Kenny Schachter:呃,这就是你们的科隆?
2009年时我为科隆艺术博览会(Cologne Art Fair)写过一篇“讣告”,而没想到它现在居然还死着。称它为艺博会都已经是让它负载过多了。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会受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当股票下跌时,无论好坏美丑都会受到牵连。当你和某个技术糟糕的人一起玩网球时,有时你会发现你开始模仿他/她了,然后技术也变得糟糕起来。而当一场艺博会被一种招人讨厌的心神不宁覆盖了时,艺术也不会例外,人也难免变得沮丧起来。我以为对艺术品的欣赏会将我从这种忧郁中拉出来——一贯以来都是这样——但这次它却使我陷入得更深。18日开幕的第46届艺术科隆(Art Cologne)简直是在传播相等程度的抑郁和失望的心情——有多少词语可以用来表达它的无趣?
也许我有些夸张了,忽略了一些亮点,整场展会带给观众的也不只是对未来的悲观失望。我的确很欣赏(某些)德国人以及他们的艺术,也总是能和一些有趣的人交谈和八卦——这大概是人们如此频繁地参加艺博会的主要理由之一。不可否认的是这场艺博会的确展出了一些很棒的作品,比如Springer and Winckler画廊带来的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在1995年创作的一幅邮票大小的画作(定价约50万美元); Michael Werner等画廊展出的西格玛尔·珀尔克(Sigmar Polke)创作于70年代的一系列色情图画;以及Ben Brown画廊带来的布里奇特·莱利(Bridget Riley)的一幅画作(同样创作于70年代,定价6万英镑)等等。我想我喜欢来自那个年代的一切事物,从汽车到概念化的作品。
Art Cologne本次与NADA Cologne的合作像是一记“神来之笔”,但这对Art Cologne的美好前景是否真的有所帮助?恐怕不是。参展的英国、美国以及法国画廊都不太多——可不要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展会缺乏好的艺术品。David Zwirner与Thaddeaus Ropac画廊这两大国际性艺博会的支柱的加入并不一定会带来一场成功的展会。我原本以为现在的艺博会数量应该有所下降了,但没想到反倒增加了更多。难道这些人从来没有从之前的经历中汲取什么教训吗?迟早“被人愉快地摆脱”这样的命运也会降临在科隆的身上。
- “Heart to Hand”群展纽约开幕
- 亨利·泰勒(Henry Taylor)个展“March Forth”纽约开幕
- 蔡国强丝绸上爆破作画 360度呈现全景"西湖"
- 2012年科隆艺术博览会(Art Cologne)昨日开幕
- 东京宫重装上阵:新身份未定
- 博物馆馆长焚烧藏品抗议资金缺乏
- 第30届圣保罗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名单公布
- 尼古拉斯(Nicolas Party)个展纽约开幕
- “一分颜料,一分收获”
- 第96届普利策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
- 邱志杰:关于行为艺术答东方艺术记者问
- 瑞典文化部长参加“种族主义的”食物艺术行为表演惹争议
- 迈克尔·斯诺(Michael Snow)个展近日开幕
- 伊萨·根泽肯(Isa Genzken)个展Hauser & Wirth画廊开幕
- 布鲁塞尔首届POPPOSITIONS艺博会即将开幕
- 以色列艺术家影像作品亮相时代广场
- 俄罗斯当代艺术创新奖揭晓
- HELP DESK:关于视觉辨识度
- Con Art:不,看不到赫斯特的天才之处并不是你的错 Pt.2
- Con Art:不,看不到赫斯特的天才之处并不是你的错 P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