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一种中国中小型美术馆的策展制度(中)

2009/1/5
二、展览的其他分类法以及应对策略
 

  展览策划不仅是学术理念和观点的表达形式,也是文化态度和立场的呈现方式。美术馆既然确立了以原创思想为文化目标、以美术馆自己发起、组织、策划的原创展为主打展览的学术定位,策展工作也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学术架构下的执行思路。
  1、就学术架构的不同,美术馆的展览又可分为主题展、专题展、无主题展等不同样式。这是针对按行政方式分类的所有主流展览如自创展、引进展、交换展、征件展等另一种“切割法”,由于切入点不同,彼此互相容纳。即可称自创主题展、自创专题展、自创无主题展;又可称主题性自创展、主题性引进展、主题性交换展、主题性证件展;其他以此类推。其中两个关键词无疑就是“主题”、“自创”。
  主题展面对一定的学术课题,具有鲜明的文化针对性。策展人往往根据当下社会现实或文化艺术本身的上下文来确定展览主题,要求艺术家尽可能展出合乎展览主题的作品,或重新构思、制作合乎展览主题的作品。
  根据主题的提出,主题展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题先行,后有展览。这样的展览主题会直面一些普遍或特殊的社会文化问题。当代艺术展览常常是首先感应现实中的问题,然后作出揭示和批判。展览主题如果坚持当代艺术的批判立场,往往会有文化反思层面上的考量。这种反思通过展览的视觉表达来启发观众进行思考。主题先行的展览是一种正常的展览生成方式。策展人设定的主题以及对展览主题的论述得到艺术家的回应,激发出艺术家创作、参展、参与讨论的热忱。这是一个展览最终实现后在观众中产生视觉记忆,并在社会上产生文化影响力的第一步,也是至为关键的一步。
  美术馆的主题性自创展必须是主题先行的展览,必须是美术馆策展部与学术部未雨绸缪,提前研究、讨论、立项的结果。由于这是自创展中的重点,展览主题与展览论述须在纳入全年展览规划前加以确定。
  另一种是先有展览,主题后行。这种为展览而展览的展览,其展览主题的文化针对性和责任感往往是模糊而虚妄的。
  事实上,两年一度的双年展、三年一度的三年展都是国际双年展体制下的一种“集大成”式的主题展,只是展览规模大到无法用一个主题来统摄、框定。全球化浪潮下,双年展等种种体制内的展览,不搞不行,不搞似乎不能体现国际化和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时间一到,不搞也要搞;没有主题不行,没有主题似乎显得没有思想、主张和文化倾向,但时间一到,没有主题也要拿出主题。于是,急就章之下,策展人往往根据参展作品的主要表达媒介、或展览形式来命题,或找一个大而不当、包容一切的词汇来命题。这种主题后行的展览也是发展中国家在文化转型期中的一种特色。这种在展览框架已经成型、展览形势基本规范的条件下,让策展人提出展览的文化针对性,确乎是一项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型美术馆不宜赶双年展的国际大集,而是应该重视常规的主题展,以整体学术架构安排全年的主题展、专题展和其他展览。主题先行的主题展一样可以吸引眼球,拉动社会的注意力。鉴于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特殊的人文地理位置,一方面,美术馆自创主题展时,要强调文化新声,另一方面,在引进主题展时,也要注意美术馆作为文化反省和批评现场的性质。这样,美术馆完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和活力,建立并提升自己的学术平台。在适当的时机下,中小型美术馆与同城市的大美术馆联手,动用各自场地和策展团队,共同策划某个国际双年展,或其中的开放展;甚至自行策划主题性的双年展外围展,都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专题展有的往往注重某一种艺术门类、某一种表达媒介的表现。如当代水墨展、新媒体艺术展、建筑方案展、设计艺术展、声音展、录像艺术节、独立电影短片节等。虽然也经常冠以一个展览主题,但专题展特色容易会让主题架空、或流于泛泛。当然主题泛泛有时并不影响专题展的价值诉求,有些专题展能够集中体现一种视觉新潮、一种新生活方式。也有一些专题展专注于某一种历史切片、某一种社会学话题、某一种视觉文化因素。因为参展作品虽可用某种归纳法或分类法得出一种专题,但这样的展览由于内容与形式过于纷繁、多元,缺乏一致的文化关切点,很难形成相应的文化影响力。
  这类专题展在引进展中有较大比重。其中来自当代艺术周遭领域的艺术表达很值得关注,如设计、建筑、声音、新媒体以及实用艺术、商业艺术等等的视觉冲击波,正在不断激活当代艺术的神经。这样的展览是美术馆应去大胆引进的。但是一些陈旧的、样式化的专题展,确是美术馆需要大力缩减的对象。
  无主题展是一种展览需要的结果,艺术家创作了作品,自然有展出的愿望和冲动。如果没有主题展光顾,那么艺术家们串联起来做个联展,互相观摩新作品,交流交流,是未成名艺术家群中常见展览需求。这样的展览也显然主题后行,甚至干脆淡化主题、不要主题。因为主题的规定有可能会限制交流的自由和随意性。无主题展于是指向了艺术展览的两极:一种是世俗性质的艺术家雅集、笔会,具有团拜会性质;一种是年轻艺术家赖以成长的摇篮,具有实验展性质。无主题展决定了艺术家创作、展出作品的无限可能性,尽可能删除边界和底线的束缚,尽可能取消形式和工具的规范。这种实验展唯一限制就是美术馆空间的规定性,毕竟这是美术馆现场中的一种展览。在美术馆的规章制度之中,应给予实验性的无主题展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2、根据展览功能特性的不同,美术馆自创展中,除原创展外,又为分为典藏展、教育展、文献展等几种。展览功能特性的分类,重点在于引导美术馆不同功能部门的配合。其次也在于全年展览规划中不同展览比重的制衡。
  原创展是自创展中的重头戏,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原创,对参展作品的首展性和不可替代性有较硬性的要求。一般主题展会强调艺术家从未展出过的新作,着重于艺术原作视觉呈现的新鲜感。但也有新的策展方式反其道而行之,专门从一些老作品里知微见著地发掘出崭新的意义和价值,给予一种别开生面的呈现和阐释。大型原创展牵涉面广,但常常需要美术馆策展部牵头,联合学术部、典藏部、教育部和文献信息中心一起开展工作。中小型原创展常常需要策展部独立面对。
  典藏展顾名思义,就是美术馆典藏品的展览。一般用来展示美术馆及时典藏当代文化的深刻意义。典藏展往往是美术馆策展部与典藏部的配合。
教育展强调为社区服务,往往是美术馆策展部与艺术教育部的配合。这类艺术展览注重互动性和通俗易懂的推广方式,放低姿态和大众对话,竭尽所能争取更多的人走进美术馆、喜爱并关心美术馆。
  文献展注重历史、注重文化总结,强调文献资料的重要性。虽然展览以大量艺术原作为主要呈现对象,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录影资料、录音资料等一样备受重视,甚至反映艺术家的日常生存状态、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物质材料也成为展览组成部分。文献展往往是文献信息中心配合的展览。
  所有这些展览,可以根据内在学术架构的不同继续细分,如主题原创展、专题原创展、无主题原创展;主题典藏展、专题典藏展、无主题典藏展等等。文献展往往是一种主题文献展、专题文献展,无主题的文献展也会在极特殊的实验语境下发生。
  3、根据艺术家构成的不同,美术馆的展览又分为个展群展。所有个展与群展,可以根据内在学术架构的不同继续细分。
  美术馆大部分展览多是群展,但是举办有质量的个展,推举个别有潜力的新人,或有爆发力的当红艺术家,也是美术馆显示鲜明学术立场的重要标杆。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家举办个人回顾展以及能否成功举办,特别能考验美术馆团队的洞察力、历史眼光和学术功力。
  美术馆的群展又可根据参展人员规模,分为几人展、小组展、师生展、群展几类,但这种分类只作行政管理用途,与美术馆策展的学术架构无大影响。
  4、美术馆由于具有非赢利性质,所以拒绝商业展的入侵。
  美术馆展览根据学术架构、展览功能、艺术家构成等方式进行分类,与展览行政分类法不同,而且有交叉。这样的分类,重点在于不断转换角度来认知美术馆展览、综合地看待美术馆展览。不同的分类法有助于展览组合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比重权衡,美术馆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通过这种调整和权衡来实现。美术馆策展团队根据学术架构不同的展览来制定不同的学术应对策略,而且还要根据其它不同的分类法灵活调整,高调保持美术馆的学术立场。当然,有的主打展览在分类法上是叠床架屋,如它既是主题展,又是自创展、还是原创展、群展。但分类研究、集中管理的要点,就在于分析以后的总结,找到规律性。然后用一种最清晰的思路、一种最精简、明快的工作条线进行操作。美术馆的策展工作才能上一个专业化、制度化的台阶。当然,有些中小型美术馆甚至可以剑走偏锋,重点推出、或专门张扬某一分类法中关乎文化原创的一两种类型展,同时回避、或低调处理其他多数类型的展览。美术馆就会以某种出奇制胜的专业性、或专门性策略而进入国内外视野。“美术馆多功能意味着没功能”,行业间流传的这句话,其实是对一味求全的中小型美术馆的一个警示。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大打原创展之牌,就是短短一年多时段内获得自身形象并创下一定国际知名度的重要理由。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