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新潮档案的出版
’85新潮档案
主编:费大为
统筹策划:一石文化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2007年11月
“’85新潮档案”丛书是配合将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85新潮”展览出版的大型文献集,是对参展的艺术家及相关策展人(约20人)20世纪80年代文献资料的全面汇集、整理和出版。文献集将以参展艺术家独立个人档案的方式合集出版,计划在展览期间先出版两卷,其他四卷随后陆续出版。
每个档案均由访谈、作品(80年代所有作品)、文本(手稿、文学创作、书信等)和年表组成。档案注重再现80年代的历史语境,以高品质扫描影印文献为主,并附有重要文献的电子整理文本,绝大多数文献资料都是首次公开出版。
第一卷收录的三位艺术家(谷文达、吴山专、徐冰)都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他们既是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参与者,也都有在文字方面的超绝敏感与突破,并都有在80年代末出国、扬名世界的经历。其中谷文达的中篇小说《他和他的屋子》、吴山专的长篇小说《今天下午停水》(节选)和徐冰的“艺术笔记”,都是复现80年代艺术语境的至为难得的珍贵文献。
第二卷收录的“厦门达达”及黄永砯两个档案,完整再现了这个在后’85时期最有颠覆性和创造性的艺术群体及其主导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分别由历史图片、作品(草图、展览图片和录像、作品完整的历史图片系列)、文本(艺术笔记手稿、油印稿等)的文本整理的电子文本组成,由于文献保存、整理充分,本卷将是’85新潮时期艺术家档案中最完整、全面的。
85新潮档案
序言
人不能客观还原历史的原来面目,是因为对历史的再现必须经过选择。而选择就意味着主观侵入的开始。每一次主观的侵入又必须有客观材料作为选择的依托。主观和客观是层层地互相作用,互相证明着另一方面的合法性。历史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是历史学的主要悖论之一。
由此,对历史的写作不可能是任意的自由创作,也不可能是只遵循一种固定的说法。它应该尽可能地、不断地发现新的角度,用以照亮那些过去不曾发现的角落,以此来更新我们对整体的判断;同时它也必须尽可能地、不断地发掘历史的新资料,让别人以及后代为展开他们自己的主观解读获得更为宽广的可能性。因此,对’85新潮资料的公开化,是所有资料拥有者们的责任和义务。
’85新潮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辉煌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化史上的创作高潮。关于这个运动,已经有了一些著作,和相当多的回忆录。但是,对于一段如此重要而丰富的历史,现有的文字远远不足于完整地描绘出它的完整面貌。通过筹备这次《’85新潮》展览的机会,我们接触到大量过去未曾发表的文献。这些文献揭示出’85运动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来自于艺术家的私人笔记,有的是艺术家和艺术家之间、艺术家和评论家之间的私人通信,有的来自于当时一些历史性文件,还有一些则是从未发表过的作品方案、小说、和奇幻的文字作品。这些资料真实地记录了这些’85新潮内部隐秘的思想活动,对我们渗入全面地了解’85新潮有着深远和重大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在众多’85新潮参与者的热情帮助下,我们有选择地收集、扫描了近2万张手稿、文献和图像,这些珍贵资料将通过这次展览陆续公诸于世。除了在图书阅览室中逐渐开放这些资料以外,我们选择了一部分资料编辑出版这套文献丛书,作为《’85新潮》展览的副画册,一并献给读者和公众。
出版大型文献集的想法是董冰峰和史建两位先提出来的。他们看到了我自己珍藏的几百封艺术家来信和几千张幻灯片以后,提出了出版大型文献集的构想。我自认为自己的收藏不足以构成完整的’85文献集,但是艺术家的合作和支持使我逐渐看到了一个巨大计划的诞生。
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如何进行分类编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平铺直叙,虽然似乎人人平等,却会减弱资料的学术使用价值。一如我在展览中所采取的方法那样,我建议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个人和现象上,而不是用分散的、平铺的方式进行。我一直以为,只有通过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才能理解一个时代的演变。这些代表人物是影响力的放射中心,是形成整个时代文化结构的骨架,也是一个时代的艺术所能够达到的高度的标尺。
如果说,在讨论艺术问题时,我们应该回到作品本身,那么今天我们还可以加上一点,那就是必须回望文本。艺术家的作品和他的文本是相映生辉的两个方面。虽然艺术家往往不是他们自己作品最好的解释者,但他们的文本却是他们创作的最精确、最完整的延伸。文本的创作和形象的创作使他们的工作获得了丰富性和深度。这些珍贵的文本证明了’85新潮时期这些艺术家的文化底蕴之深厚和宽广,足以使后人肃然起敬。他们不仅是一些能够创造图像的艺术家,同时也是跨越时代的思想家,深谙传统的学者,冲破禁区的勇者,飘逸洒脱的出世道人。通过这些文献,读者可以看到一段历史的深处,更重要的是,看到这些艺术家是如何为他们的理想而去生存的。
这套丛书是迄今为止对’85时期重要文本资料最为详尽的记录。全套文献丛书共3600页左右,计划出版六卷,每卷集中介绍一组艺术团体或个人,以深入访谈为线索,引出有关的资料文献。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发掘那些和重要创作现象有关的原始资料以及从未发表过的资料。
‘85运动中的重要评论家高名潞先生与本书编辑史建先生合作,做了深入而诚挚的访谈。艺术家吴山专、黄永砯、张培力、谷文达、徐冰以及新刻度小组成员、北方艺术群体成员以及西南艺术家群体成员等为本书贡献出大量资料,上海评论家赵川以及李山、余友涵、丁乙等艺术家也为本书做了积极而极为友好的帮助。批评家彭德先生无私地贡献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资料,为本书的学术性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已故艺术家陈箴的妻子徐敏为我们提供了陈箴早年的长篇论文,本书还得到原蓬皮杜馆长Jean-Hubert Martin先生的大力支持,将他在筹备《大地魔术师》时期的个人日记首次在中国发表。本书的唯一遗憾是’85时期的重要评论家栗宪庭先生由于身体欠佳而未能参与合作,但栗宪庭先生的观点影响深远,相信我们这个展览和文献构成本身也是他的影响的受益者之一。
对于’85新潮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这套文献集仅仅是一个开头。
2007年10月6日于北京
- 谈海外中国艺术
- 我们在看...
- 柏格森艺术理论研究
- 我对“华人艺术”的一点思考
- '85新潮档案的出版
- 1998年:展览和展览策划
- “引狼入室”,2000年关于杰罗姆·桑斯的一篇谈话
- 卡塞尔文献展宣布下一届艺术总监人选
- 08中国当代艺术家"最昂贵"绘画作品TOP10
- 艺术北京专项基金全面启动
- 北京一号地艺术园区将建中国(一号地)当代美术馆
- 北京市发改委:未来两年将再建9个“798”
- 英国政府收藏的多件艺术品不知所踪
- 空白空间低调迁至草场地艺术区
- 洛杉矶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将于明年举行
- MoMA提供补助金给P.S. 1解决其资金困扰
- 路易十四后代向法院起诉杰夫-昆斯在凡尔赛宫的展览
- 横看成岭侧成峰(下)——散点中国当代艺术家
- 横看成岭侧成峰(上)——散点中国当代艺术家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记2004年法国里昂《里里外外》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