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刘锟个展《观·像》:总有一天 某个有独创性的胡萝卜会孕育出一场革命

2015/8/17

刘锟海报.jpg

艺术家:刘锟

策展人:阿东

开幕时间:2015815日,15:00

展览时间:2015815 - 1018

展览空间:宋庄美术馆(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艺术家园区甲2号)

《观·像》展览现场 1.JPG


2015815日,《观·像——刘锟作品展》将在宋庄美术馆举办,展览将呈现刘锟最新的风景与蔬果系列。在最新的这两组作品中,刘锟回到“日常”和“观看”本身,不但去除画面中的“叙事”成分,甚至有意混淆常人认知的世界,时空、好坏等通常的标准和维度全都不再清晰。作为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刘锟对于生和死的终极思考最终反映到了平凡的“日常”中,正应了佛学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要义,还原了生活的本质,也还原了绘画的纯粹性。

艺术家刘锟、艺术家向京、宋庄美术馆馆长方蕾、《Let's新城记》出版人李芊润

著名时装设计师王培沂、宋庄美术馆馆长方蕾、艺术家刘锟

著名学者冯晓哲、艺术家刘锟、艺术家崔岫闻

《观·像》展览现场 2.JPG


总有一天

某个有独创性的胡萝卜会孕育出一场革命

1863年,“落选作品沙龙”在巴黎工业宫开幕,印象派在一片嘲笑声中跃上历史舞台。22年后,这场现代艺术革命的历史被法国作家左拉融进他的小说《杰作》(L’Oeuvre)中。 小说主人公克劳德对天天泡在卢浮宫临摹杰作而永远漠视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做法深恶痛绝。他拿胡萝卜举例:“画家对它们作了直接的研究,并以其个人特色进行了朴实描绘的胡萝卜,难道比不上学院派的那些没完没了的拼凑物吗?”进而他得出结论:“总有一天某个有独创性的胡萝卜会孕育出一场革命 ”。

无独有偶,此次刘锟展览的作品中就有一幅《胡萝卜》。

150年后读这些文字,同时观看刘锟的《胡萝卜》,不禁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感受,与之前看这幅画后产生的大脑反应完全不同,或许是这段文字赋予了作品某种意义。显而易见,这种意义并非画家的初衷,而是作为观者的我在阅读上述文字后这一特殊情境下的图像反射。正像贡布里希在《真实性的标准——静止的图像和运动的眼睛》一文中描述的:“应该说存在一个反应系列,其中的反应有些是很容易引发的,而有些反应则必须具备足够条件才能发现”。

DSC_1430.jpg

胡萝卜

“胡萝卜”引出了我对展览的思考。对于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如何去观察世界,一个是如何表现内心。

用眼睛观察世界是一件相对客观的事,当无数人都用生理结构相同的眼睛注视同一个物体时,每一张视网膜上呈现的图像没有本质的差别。艺术家的眼睛与普通人也不存在生理构造上的不同,但为什么艺术作品经常让人大吃一惊,引起赞叹、思考或愤怒。视觉相似性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因为文化、习惯、法律和传统在我们视觉、大脑反应中可能起的作用,造成了艺术家视觉经验的特殊性。他们不仅关注图像的视觉美、形式感,对图像所负载的意义的思考也是艺术家的基本关注点。这些或具象或抽象的元素通过画笔、画布或者墨汁、宣纸这些物的承载,最终定型为一种“像”的呈现,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艺术、绘画之属。

DSC_0096.jpg

江南园林

观看刘锟这批作品,我能隐约触摸到他视觉经验后面的知觉感应。他的作品表现了各种的“像”:《从景山到故宫》、《拆除艺术工作室》、《墙》、《楼》这几幅可以归为“城之像”,清末的皇城可以和斑驳的《墙》形成一对宏观微观、时空转换的对比;《拆除艺术工作室》、和《楼》则可以理解为对现代城市问题的隐喻;《江南园林》、《南园宾馆》两幅作品我把它归纳为“园之像”,虽然画面没有人物,但是观者可以在园林建筑和婆娑树影间寻觅以往主人的痕迹,产生一种对历史碎片的追忆之感。我把《胡萝卜》、《黄瓜》、《山药》归入“蔬之像”,这一组作品是展出作品中的点题之作,它们更能引起观众对生命意义的困惑和联想。那些经典的、伟大的建筑和拆除后的建筑垃圾,都有生命的周期,建筑和胡萝卜、黄瓜、山药都会从荣到枯、周而复始,这就是生命的常态。

从景山到故宫.jpg

从景山到故宫

大黄瓜1.JPG

大黄瓜1

广告是希望通过图像向观者传递统一的信息,而艺术、绘画则是希望观者加入信息的混杂和发酵过程,从而使每一位观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观”和“像”的主体最终又回到了观者一边,可惜的是,很多观者并未意识到自身的潜能。就像上一段文字中我对作品的解读,实际上只能代表我个人的见解,甚至很多感受难以用文字进行清晰的表达。贡布里希说:“我们的感官天生就是用来领悟意义而不是形状……。我们的大脑是那样的渴求意义,它一旦得到唤起,就会不停地寻求和组合,好像它时时都对意义如饥似渴,时时准备吞吃一切能够满足这种渴求的东西”。

也正像乌尔里克尼瑟尔(Ulric Neisser)所说的知觉周期perceptual cycle)。刘锟作品的特殊视角可能会阻碍观者的知觉过程,无法一下子满足观者急于了解作品意义的需求,需要观者通过内省来观看它,这时,观者不妨体验一下知觉周期的三个阶段,刘锟的各种“像” 会引起您的注意,当然你也会迷惑,他为什么这样画,有什么意义,最终当您跨过了信息整合阶段,绘画的视觉图像将转变为意义。你也会从观赏者转变为视觉和意义感知的参与者。

阿东(美术学博士)

2015630

DSC_0104.jpg

南园宾馆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