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之美:作为艺术品的餐巾雕塑
2015/8/14
图片:Charlotte Birnbaum/Sternburg Press
今天,餐巾对于我们来说是再普通、实用不过的东西了,它们是餐桌上的好助手。但在过去,餐巾可不是只用来擦手或保护衣服不被弄脏的,它们是正经的艺术作品。
近日,Charlotte Birnbaum和折纸艺术家Joan Sallas合出了一本关于餐巾艺术历史的书《折叠之美》(The Beauty of the Fold),讲述了16世纪意大利弗洛伦萨从“折叠的餐布到折叠的艺术”的转变,当时的有钱人流行穿“超大号”的衣服和泡泡袖,而这种夸饰的风格也影响到了餐桌用具,餐巾变得越来越大,就连床单一样的桌布也不够浮夸了,于是Birnbaum说道:“他们开始把餐布折叠起来。”
图片:Joan Sallas
由此,打了浆的亚麻布变成了被称为“战利品(triumph)”的大型餐桌装饰,这些“战利品”表现着真实或神话中的动物、树木等自然元素,又或是城堡、喷泉一类的建筑形态。除了作为财富的象征,其中还有不少隐含意义。“在婚宴上,每位客人都有自己的餐巾,”Sallas解释说,“餐巾的形状代表着每个人的身份——新娘、新浪、男士或女生等。”
很快这些餐巾雕塑就在欧洲皇室中流行起来,它们变成了地位的象征,餐巾的艺术性甚至成为主人们互相比拼的标准,管家们被送到罗马和弗洛伦萨专门学习最新的工艺。不过随着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贵族们纷纷被送上断头台,这种在贵族中流行的风俗也就销声匿迹了。不过1629年,出生在德国的Matthia Giegher写了一本名为《三类方法》(Li Tre Trattati)的书,记录下当时餐巾折叠的方法,给了像Sallas这样的艺术家复原当时那些餐巾雕塑的机会。
图片:Joan Sallas
更多新闻
- 美国艺术家Alex Israel:夏天的天空是什么颜色?
- 已故美国画家怀斯的《冰风暴》惹风暴
- “化生:《白蛇传》的古本与今相”即将启幕恭王府
- 哥本哈根艺术周将于8月21日开幕
- 1美元“买出来”的艺术中心
- 尼娜·贝尔(Nina Beier)个展:用现金买黄金
- 露西·多德(Lucy Dodd)个展:兼职修女
- 古根海姆何鸿毅家族基金会中国当代艺术项目聘任侯瀚如和翁笑雨为策展人
- 前古根海姆馆长再策划新艺术馆
- 抽象表现主义先驱罗伯特·马瑟韦尔亚洲首展9月亮相香港
- 28位最重要中国当代艺术家群展9月亮相美国德州
- 克拉玛依城市雕塑与卡普尔“大扁豆”撞脸,你怎么看?
- 尤洋:是什么链接着艺术和我们 【尚上讲堂 | 当代艺术】报名开始
- 伦敦国家美术馆拟将服务私有化,员工宣告无限期罢工
- 耶路撒冷文化季——至少现在大家都聚在一起
- 印度表现主义画家苏尼尔·达斯逝世
- 费城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换血
- 又一个没有原作的梵高展要来中国,他真的禁得起这么玩?
- 2015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艺术评论奖提案征集函
- 意大利艺术家Michelangelo Consani个展:事情有可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