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样式×关于公寓画廊的那些事儿 Pt.3
Rafał Bujnowski, “85%,” Raster Gallery, 华沙, 2008年11月22日至12月19日
图片来自Art-agenda所发布的原文配图
第二种公寓画廊是作为暂时性或过渡的空间。这种类型的画廊开始建在公寓中,之后再搬到合适的空间里,这种情况更多是一个时间和方便程度的问题,与位置关联小一些。这样的画廊有很多,但我们不妨举一些比较出名的例子,比如由艺术批评家Łukasz Gorczyca和Michał Kaczyński创建于2001年的华沙Raster Gallery,2003年到2011年间画廊就在一幢19世纪半废弃的建筑顶层中;Marie Denkens和Wim Peeters2007年创建的Office Baroque,原来位于安特卫普Harmoniestraat街的一间公寓中,2013年搬到布鲁塞尔的一家老酿酒厂里;圣保罗的Mendes Wood DM也是一个例子,由Pedro Mendes、Matthew Wood和Felipe Dmab共同建立,2010年刚开始时位于圣保罗Consola^c~ao区一幢楼的一层;墨西哥城的Kurimanzutto,想法来自艺术家加夫列尔•奥罗斯科(Gabriel Orozco),由Jos^e Kuri 和Mónica Manzutto创建于1999年,在开始的9年时间中画廊一直没有固定的空间,他们在市场摊位上、飞机场、游乐场里都办过展览,当然也少不了Kuri和Mónica自己的公寓里。这一类和我们要说的第三类画廊都遵从一个奇怪的规律——现实经常会擦除过去的历史,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空间搬了家或者改变功能(比如项目空间变成商业画廊),它的历史——无论多么独特或重要,基本上会被它的现在所遮蔽。
Oskar Dawicki's, Exit, 2009,Raster Gallery,华沙,图片来自Art-agenda所发布的原文配图
第三类画廊是项目型的,由艺术家管理的独立空间。这种类型和第二种类型之间的界限有些模糊,因为有时项目空间会演变成画廊,但是对于独立空间来说,由于预算限制,选择这种非传统的、家庭式的建筑也许更为方便。这类画廊的主要问题是寿命问题。独立空间或项目空间原本就比其他空间延续时间短,主要因为(理想上由艺术家管理)艺术家自己也比较忙,很难抽出时间来打理。因此,这类空间很少是要长期发展下去的。这类公寓画廊样貌也不同,可能有原封不动的(家具还留在里面)、也有打造成白立方画廊式的。两个比较近的例子是墨西哥城的Preteen和芝加哥的Queer Thoughts,两个空间都已经不复存在。Preteen由赫拉尔多•孔德莱拉斯(Gerardo Contreras)建于2008年,地点开始选在墨西哥西北部城市Hermosillo的Periodista区(Colonia Periodista),后来2011年搬到墨西哥城的San Rafael区,从2014年开始“展”无定所。Queer Thoughts由Luis Miguel Benda^na和Sam Lipp于2012年建立,原本是在这对夫妇位于芝加哥Pilsen的公寓里,2015年初迁到纽约。这类空间都有着标准的白色荧光灯、墙面刷成全白色,他们借鉴了白立方的建筑设计,但并不是为了赶时髦一样地模仿它们,而是摈除环境影响,以一种尽可能清晰的方式显现作品。如此看来,这些独立空间还是扛住了严酷的、预算低的专业性考验。
- 空间样式×关于公寓画廊的那些事儿 Pt.2
- 空间样式×关于公寓画廊的那些事儿 Pt.1
- 中国会不会也像日本一样面临艺术市场大崩盘?
- 新加坡国际艺术节拉开帷幕
- Julia Feyrer与Tamara Henderson:在吧台调酒 在沙滩漫步
- 卡米拉·威尔斯(Camilla Wills)个展在巴黎举行
- 卢浮宫更新法国绘画展厅
- 2015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在大理古城雨中开幕
- 街头艺术家起诉意大利时尚品牌Moschino
- 邦瀚斯拍卖行任命马修·格林为全球CEO
- 在线拍卖平台Auctionata成德国最大拍卖行
- 首届卢森堡当代艺术周将于今年11月举行
- 罗马尼亚艺术家Dan Perjovschi个展日前在法国举行
- 双人展“A Personal Sonic Geology”日前在巴黎举行
- 艺术家Hisachika Takahashi与Yuki Okumura双人展在阿姆斯特丹举行
- 西蒙·戴博·摩勒(Simon Dybbroe M~oller)个展在米兰举行
- 奥利奥饼干推出艺术新口味
- 美国博物馆员工族裔多样性报告
- 毕加索2700万美元作品偷渡出境遭查扣
- 阿根廷摄影师拍北京二环 79.37米底片创吉尼斯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