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样式×关于公寓画廊的那些事儿 Pt.2
Hauser & Wirth画廊,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大致可以把当下的公寓画廊分为四种(原文中Chris Sharp使用了Phyla一词,意为语群)。第一种公寓画廊可以被称为“灰色高地(^eminences grises)”。纽约有很多这样的公寓画廊,它们主要集中在上东区,坐落在庄严的、保存完好(护墙板没有被动过)的复层联排住宅中,所处位置威风凌凌,和离岸银行一样神秘。写到这里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东69街的 Hauser & Wirth画廊、东77街的Luxembourg & Dayan以及东67街的Graham & Sons等等。这样神秘的光环是很多因素结合产生的副产品:不为普通人所知的地理位置(上城区),将联排住宅的家庭私人性和看起来面向公众的服务结合起来,画廊只是公众服务的一个隐性托架,最终产生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在二级市场开展业务的样子,但实际上这样的交易通常所涉及的暗箱操作无一缺席。此外,这一“灰色高地”群的运作方式与欧洲大不相同。
Neue Galerie的开幕展,展出了Egon Schiele的作品,维也纳,1923年
图片来自Art-agenda所发布的原文配图
但柏林是个例外,在西欧,强调画廊公寓有“真正的资历”[原文用语言学上的“能指(signifier)”描述这一特点],建在公寓中的那些画廊不是比“白立方”们出现的早,就是提前于白立方这套空间符码。最著名的例子可能要算Galerie N^achst St. Stephan Rosemarie Schwarzw^alder——欧洲最古老的商业画廊。这家画廊原来由Otto Kallir-Nirenstein(后来移民纽约,并在57街上创建了Galerie St.Etienne)创建于1923年,当时叫作Neue Galerie,1954年由天主教神父Otto Mauer接管,重新命名为Galerie n^achst St. Stephan。1978年,Rosemarie Schwarzw^alder成为这家画廊的总监,1987年又全面接手成为画廊主人。尽管几经易手,这家画廊的所在地始终不变——在维也纳市中心一间三楼的公寓中,既保留着家庭特点、木板地面,又在名义上符合“白立方”的特点——白色的、没有装饰的墙面,还有天花板上的白色荧光灯。
Galerie N^achst St. Stephan Rosemarie Schwarzw^alder入口
图片来自Art-agenda所发布的原文配图
- 空间样式×关于公寓画廊的那些事儿 Pt.1
- 中国会不会也像日本一样面临艺术市场大崩盘?
- 新加坡国际艺术节拉开帷幕
- Julia Feyrer与Tamara Henderson:在吧台调酒 在沙滩漫步
- 卡米拉·威尔斯(Camilla Wills)个展在巴黎举行
- 卢浮宫更新法国绘画展厅
- 2015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在大理古城雨中开幕
- 街头艺术家起诉意大利时尚品牌Moschino
- 邦瀚斯拍卖行任命马修·格林为全球CEO
- 在线拍卖平台Auctionata成德国最大拍卖行
- 首届卢森堡当代艺术周将于今年11月举行
- 罗马尼亚艺术家Dan Perjovschi个展日前在法国举行
- 双人展“A Personal Sonic Geology”日前在巴黎举行
- 艺术家Hisachika Takahashi与Yuki Okumura双人展在阿姆斯特丹举行
- 西蒙·戴博·摩勒(Simon Dybbroe M~oller)个展在米兰举行
- 奥利奥饼干推出艺术新口味
- 美国博物馆员工族裔多样性报告
- 毕加索2700万美元作品偷渡出境遭查扣
- 阿根廷摄影师拍北京二环 79.37米底片创吉尼斯纪录
- 群展“蝾螈主义(Axolotlism)”日前在马德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