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资讯】香港邦瀚斯 | 现当代艺术拍卖11月25日举锤

日期:2019/11/20 至 2019/11/20    
       
邦瀚斯将于11月25日香港「现代与当代艺术」拍卖会呈献更多元化之战后亚洲艺术作品,带来包括前卫日本艺术家小清水渐、山田正亮;海外华人代表艺术家林寿宇、刘国松;以至南亚及东南亚重量级现代主义艺术家赛意德?海德尔? 拉扎(S. H. Raza)、阿默?萨达里(Ahmad Sadali)、维参特·马南萨拉(Vicente Manansala)等之先锋派艺术作品;及中国现当代艺术朱元芷,曾海文,曾梵志,蔡国强,展望等艺术家的精品佳作。拍卖于11月21日邦瀚斯艺廊开始预展,欢迎各位藏家品鉴。
小清水渐
水浮器-迭石(钓石乐)
信乐烧陶器、水、桤叶木、竹子、铁丝、石头
1988年作
HK$ 140,000 - 220,000

日本艺术家小清水渐是日本战后物派艺术的代表人物,此件作品更是艺术家的代表作:一块木料穿过土制容器,木材上平衡地竖立起一对高耸的竹制圆弧,整件作品散发出一股源自于尺度与完整性的庄严感。作品的整体形象彷佛一艘船,而船正是小清水渐在1980及90年代专注研究的主题。对他而言,船的空间是他可以全然且实际进入的空间。《水浮器-迭石(钓石乐)》的容器里,有沉于水中的石头,而这些石头以线绑起,从竹制圆弧高处的尾端悬垂至水中,象征一个深具力量、始于自身亦终于自身的循环。

松谷武判
溪流 S-2
乙烯基胶 石墨 纸本裱于画布
2010年作
38 x 28.5 cm
HK$ 80,000 - 120,000
松谷武判是日本具体画派第二代核心人物之一,也是日本战后艺术的领军人物。近期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后在亚洲各地引起广大关注。松谷掌握了石墨和胶水的特质,将具体派探讨人类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诠释在他熟悉的材质里。溪流系列源自1977年,《溪流S-2》画面中的胶水和石墨相互交融,艺术家巧妙地将凝滞的片刻捕捉下来, 物质在此刻连接了人类感性的一面,却在不互相干扰的情况下呈现自然之道。


山田正亮
作品C.p.170
油彩纸本
1963年作
79 x 54 cm
HK$ 80,000 - 130,000
此作微妙的质感和笔触透露出艺术家富有韵律的重复性手法。乍看之下似乎是机械性的,只用到二到三种颜色,仔细端详之后则不难发现其内在张力与丰富多元的色彩。山田正亮的创作是日本艺术史上一个独特的典范,作为艺术史上极有影响力的大师级作品,这些作品仍在今日展现惊人的魅力。
赛意德?海德尔?拉扎
地球
压克力画布
1983年作
90 x 90 cm
HK$ 2,500,000 - 3,500,000
赛意德?海德尔?拉扎的《地球》绘于艺术家最关键的近十年创作期。在1980年代早期,拉扎受到印度明点背后的哲学及文化理念启发,开始从表现主义走向几何抽象风格。画面的黑圆点表达了绝对的专注力,三角形象征探索印度的时空观念,是艺术家难得珍贵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次在邦瀚斯香港拍卖亮相。

朱沅芷
男人肖像
油彩木板
1928年作
48 x 38 公分
HK$1,000,000-1,500,000

朱沅芷 《男子肖像》绘于1928年,民国17年春天,也在这个时期,他遇见了第一任妻子苞尔德·洛丝,两人陷入热恋,也因此有更多名流邀请朱沅芷创作肖像画。画中男子的肤色,由不同的纯色色块堆迭出廓的立体感和润红的肤色。彷佛可以感受当时光线随时间移动,却又能捕捉定格在脸庞上的自然光感。浓眉大眼的主角神情稳重,双眼流露出上流绅士高贵谦虚的精神。利落的西装和端正发型可判定是巴黎的名人雅士。这个时期的画风延续了「色域理论」的影响,成熟展现自己的风格,色块间的结构组合更细致,也是他发展「钻石主义理论」的滋养期。此幅作品在理论正式诞生之前所绘,但画中已经可以看到物质(色彩、形式、光彩)、心理(情绪、欲望、观察)和知性(时间、道德、宗旨)层面,以及朱氏追求物质和灵性结合的崇高理想,绘下主角不朽的人物神韵。此作原为亚洲收藏,于90年代被法国重要收藏家收藏。此件在近百年后第一次在市场释出,是朱氏难得的珍品佳作。
曾海文
无题
油彩画布
约1965-1970年作
75.8 x 61 公分
HK$450,000-650,000

《无题》一作所绘的丘陵与山峦,呈现出东西方艺术的交融与荟萃,让我们得以窥见曾海文在一九六〇年代后半期的创作历程。此时的曾海文已展开水墨的实验,其绘画从单纯再现物件或风景而趋向抽象构图,然而尚未脱离单幅作品的表现格式,开发出后来知名的双联式绘画。此作品直式的画面让人联想到传统中国水墨画。曾海文以云雾缭绕的透视描绘蓝绿色的绵延山丘,白色的山谷横跨其间,朝往两座深蓝色山峰延伸而去。或虚或实的流畅造型建构出风景的意象和氛围,同时将观者的视觉由下至上,并沿着斜线引导至远处两座山脉之间,最终目光落在朦胧的太阳。
林寿宇
镉绿
油彩画布
1974年作
63.5 x 63.5 cm
HK$ 1,700,000 - 2,200,000
在许多林寿宇的作品中,可以看见他在艺术上追求纯粹性和平衡感的意念。此作绘于他离开伦敦后,定居格威弗林庄园的期间,是林寿宇突破西方单点透视的限制,用线条来诠释东方对自然奥妙的理解,层迭的线条产生多角度的视野与东方对宇宙多重空间的理解相互交映。大自然的奥秘在林寿宇巧妙的创作方式下表现的淋漓尽致。《镉绿》拍品编号17体现了当时林氏身处的田园风景,运用黄色及绿色的线条,巧妙布局出延展俯瞰视野的水平线,最终画面呈现由线条缩影的林氏山水风景。经过四十余年,这件来自私人收藏的作品首次现身艺术市场,《镉绿》实为林寿宇抽象风景的经典之作。
林寿宇
14-MAY-1959
油彩画布
1959年作
127 x 76.3 公分
HK$1,800,000-2,500,000
此作是林寿宇罕见使用黑色油彩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抒情抽象时期的重要作品。不同深度的黑色颜料反映出在画布空间的空无和存在感,展开了虚空与存有之间的对话。渐层的黑色晕染,细致地分出深浅层次,本拍品充溢着深度冥思的宇宙灵气与光辉,将观者带入无限深沉的黑线空闲里。大自然不受限制,无穷尽的能量是林寿宇的创作灵感,特别是「蚀」的概念,如同在其「日月系列」中所展现的宇宙能量,是林寿宇一直以来创作的中心思想。本拍品来自于厄诺与乌苏拉.葛芬格(Erno and Ursula Goldfinger)伉俪的收藏,他们在1960年前后在伦敦的马博罗画廊购藏此作。厄诺.葛芬格是位匈牙利出生的建筑师暨家具设计师,他在1930年代移居英国。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领导人物,葛芬格在集合式住宅大楼的设计方面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其设计的特色为几何性与功能性的水泥结构。葛芬格夫妇在林寿宇的作品里找到共鸣,领会他们与艺术家之间的共通之处。

展望
太湖石
不锈钢柚木底座
2005年作
版数:1/4
112 x 56 x 33 公分
HK$700,000-1,000,000
展望最具代表性的太湖石系列呼应了自然和工业之间的对立感。他试图用假山石来对照新建筑的兴起,将自然传统带进现代化都市造景中。当时社会急速改变下,过去的记忆和痕迹逐渐被抹去。被改写的冲击感,使生于北京的展望思索中国传统和西方艺术理念的碰撞。

在1994年展望将雕塑注入了概念和精神性,运用不朽的不锈钢材质碰撞假、空无的概念,空灵的精神和不朽也巧妙的系在一起。展望重新定义了新的美学,透过物质的内与外,呼应眼前真和假的空间,华丽闪耀的不锈钢材质带有现代化的精神符号。从前精神世界遗留给我们的遗产,如今透过新的诠释,一个个重组起来,突破出新的含义。

曾梵志
面具系列
油彩画布
1996年作
54 x 44 公分
HK$2,000,000-2,800,000
本次的拍品是绘于90年代面具系列的创作期, 但不同的是,主角在此画中被去掉了面具。白色的面具似乎还残留在脸庞上。没有了面具,主角真实流露出当下的精神状态。刻意夸大的双眼,眉头深锁,传达主角疑惑的思虑。超出正常比例的大手指着嘴巴,头微微倾斜地,似乎暗示主角犹豫自己该说的话。画中人物的肢体表达显示了人在压力下时无意识的自发动作。曾梵志巧妙的掌握了人性及情感瞬间的神情,将焦虑和内心不安的心境呈现给观者。人性一直是曾梵志探讨的题目,面具拿下时,我们是谁,什么定义我们,也许是曾梵志要观者思考的问题。面具是自我保卫机制的象征,卸下的那刻,顿时的错乱感使人们思考自己的定位和角色转换,但问题依旧是存在的。曾梵志在此副画作深刻表达卸下面具后扭曲的心理状态,他也将问题丢回观者,让我们意识到在社会压力下而自然产生的面具需求,也深刻感受因环境而被迫带上面具和卸下面具后的无奈感。

蔡国强
垂松
火药 纸 装裱于木制单屏屏风
2010年作
230 x 77.5 公分
HK$800,000-1,200,000
澳洲慈善家吉恩&布莱恩.雪曼伉俪的私人收藏
此作《垂松》描绘一棵高耸的松树,松树在道家思想里象征着长寿,亦是传统中国山水画里常见的题材。蔡国强以无法捉摸的媒材在一瞬之间构成具有长寿之意的象征,这当中关于矛盾的探究是一种涉及时间和空间的破坏过程,而时间和空间都是蔡国强创作过程里的重要关键。作品的创作过程经过精密的计算与控制,仍然保留了艺术家无法预期的自发性,作品形成的整个过程呼应了延伸无垠之境的力量,涉及了时间、以及其所处的周围与环境。仔细观赏这件作品,将感受到混乱之中显现出一股平静,和谐且充满律动的画面,于嫣从强而有力的破坏过程中诞生。本拍品来自澳洲慈善家吉恩&布莱恩.雪曼伉俪的私人收藏。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
Mir-Noir 7
炭笔 镜面 纸本裱于画布
1986年作
169 x 213 cm
HK$ 250,000 - 350,000
皮斯特莱托曾经说:「我的镜画能折射出丰富的画面,但这些画面无法构成新的空间,只能反映出既有空间的样貌——静止的剪影充其量只是已存在空间的再现,别无其他。然而我可以在摄影和镜子之间建立一个通道,从中创造出新的场域,那个场域便是时间的维度。」皮斯特莱托用炭笔在高耸的墙壁留下谜般的狂写、辙迹和刮痕,散发出强大的感染力,接着观众会发现在左上方有一面银色的镜子。镜画折射出变幻莫测的周遭环境,使得绘画与现实产生了连结,让观众突然之间好似走进镜画,来到一个无限延伸的场域。
(文章来源于雅昌艺术网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