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资讯】生活遭遇不幸,但她举起枪,以颜色还以痛击!

日期:2018/8/10 至 2018/8/10    
       
METOO运动,从美国蔓延内地,曾经困在黑暗中的影子走到了光亮中,以自己的方式报以拳头痛击。沉默不是办法,而开口有一百种方式,有人付诸于公众,有人寄托于艺术。林奕含以《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选择了用文学来做了结,而她——妮基·圣法勒,选择了用艺术,给这个世界还以颜色。

今年夏季,她的作品,即将登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妮基·圣法勒在工作中的肖像,1961年(左)


步枪射击,1961年,96x 80 x 37.7 cm(右)
 
1961年,法国巴黎,一位女性举起了手中的来福,对着画布开枪,“砰!砰!砰!”随即,颜料从破碎凹凸的枪眼中流出来,如受伤后的鲜血……这是女艺术家妮基·圣法勒的首个大型个展,她以如此暴力又独特的方式,朝自己曾经遭受的性侵暴力、男权压迫和世界不公,发出了自己的子弹!举世闻名的“射击艺术”就此诞生。
 
妮基·圣法勒用步枪作画
 
而她的艺术表现方式不止这一种,射击,拼贴,雕塑,她用她不竭的创作力和对女性身体、情感、身份的敏锐感知力和解构,用色彩斑斓的作品在世间留下回响。


自由之树,妮基·圣法勒,2000; 48x 50 x 54厘米。Niki慈善艺术基金会,Santee,美国。?2014尼基慈善艺术基金会
 
今后的40多年间,从她的手中,诞生的巨型的装置艺术,所有人在一个巨大母体中穿梭游弋;具有象征意味又色彩斑斓的胖女孩雕塑作品“娜娜”遍布各地;在托斯卡纳的艳阳下,呆了20年,以雕塑造出了一座充满的“塔罗公园”。

妮基·圣法勒的塔罗花园
 
“这些画是受害者,代表的是谁呢?爸爸?所有男性?矮的?高的?胖的?我的兄弟约翰?或者就是我自己?是我亲手射杀了我自己,让自己重生。我是在向自己开枪,向社会的不公正开枪,向这个时代的暴力开枪,我以自我的暴力痛击,不必遭受内心的折磨,负重前行。”妮基如是说。
 
借艺术的力量,让她在强烈的个人化女性主题表达之外,获得了心灵的治愈,放下了压力,寻找到了安身立命的舒适母体,也留下了传奇的一生。

反叛有理

1930年,妮基·圣法勒,诞生于一个法国资产家庭,她的父亲是法国银行家,母亲则是美国望族,本应该有着富足而快乐的童年,但因为遭遇了1929经济大萧条,她的出生被全家族视为厄运,加上母亲终年为父亲的风流情史而抑郁寡欢,同胞姐弟们总是对她无休止的欺侮,没有人真正关心她,这些不愉快的童年回忆与妮基如影随形。

妮基·圣法勒和弟弟
 
这并不是最糟糕的,11岁那年,喝醉酒的父亲如牲口一般,丧心病狂性侵了妮基,[1] 而得知一切的母亲却并无作为,一句话将身心受伤的妮基推入深渊:“别说出去。”……因为畸形的原生家庭环境,弟弟妹妹因为抑郁相继自杀,而她成为唯一幸存的那一个。这种苦难她选择了埋葬在心里,直到几十年后她才对外公开。
 
她就像是生长在阴暗沼泽里顽强的花,无人诉说,就内心酝酿,她开始用一切离经叛道之举来反抗这个世界。

妮基·圣法勒摄影:Horst P. Horst,Vogue,1950年2月1日

她7岁时,随全家搬迁至纽约,那时她和上东区生活的女孩子看起来没什么两样,一周都要去大都会美术馆,在那里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艺术的巨大魅力。这也让她养成了一个习惯,去一个新城市,她总是参观艺术场所,如博物馆和大教堂,她对艺术的优雅、精致以及信仰的力量深信不疑。
 
而后,十几岁的她和很多文艺少女一样,开始阅读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投入了文学的怀抱,并试图创作自己的小说,诗歌,在那时候她的女权意识也有所觉醒。14岁那年,她被就读的教会学校劝退,因为她把校园的雕塑上遮挡关键部位的无花果树叶漆成了红色,“那一刻我觉得我成为了一个女权主义者,我觉得女人生而伟大,也可以改变世界。”

Niki de Saint Phalle于1949年出版的“生活”杂志封面
 
凭借姣好的面容和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18岁的她成为了一位时装模特,以一套纯白礼服亮相了《生活周刊》,清丽又不可触及的冷艳,让当时的时尚圈惊艳,次年她就登上了《Vouge》《时尚芭莎》的封面,风光一时无两,[2] 而她内心却清楚,只是在闪光灯前展示自己的脸蛋和品味,远远不够改变世界。
 
有如此多的激情和灵感,在经济独立之后,不安现状的叛逆灵魂逐步苏醒,18岁的时候,她和青梅竹马的玩伴哈瑞·马修私奔结婚,终于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无尽痛苦和精神折磨,创作的种子也开始萌芽,开始生长。
 
治愈疗法

 和马修的婚姻让她感受到了温暖和爱。后来当丈夫在哈佛大学学习音乐时,妮基进修表演专业。但在他们第一个孩子出生两年后,因为生活压力和童年创伤,她逐步发现自己又陷进了原生家庭那般无望的漩涡中,23岁的她遭受了一次严重的精神奔溃,不得不去医院接受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妮基开始把画画当做一种治疗方式——自如的变形,丰富的色彩,于是她放弃了表演事业,投身绘画。
 
创作中的妮基,1963年

“从长远来看,我的精神崩溃是件好事,因为我离开了诊所的时候,已经成为了画家,”她在回忆录中写道,她拿起画笔毫无章法,却格外吸引人,在线条和色彩的自由奔放中,她靠创作的热情全凭自学,但她也在生活中遇见了第一个灵感缪斯。

圣家堂,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的天主教教堂,由安东尼·高第设计
 
在举家去西班牙旅游时,她遇见了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的建筑作品——圣家堂,不同材料的拼贴,如同置身奇异的国度,玻璃在巴塞罗那的夕阳里闪着光,原来艺术就要以多姿绽放,给人快乐和梦幻的想象。如同醍醐灌顶,妮基开始了全新的创作,她的第一个自然艺术油画展览会于1956年在瑞士举行,当时的集合艺术经常以暴力的目标为特色,例如枪和刀,极具天赋和不羁风格,很快便得到了艺术界的关注。十年后,她完全被艺术界所接受,甚至与马塞尔·杜尚和达利等人有所往来,成了好友。
风景中的粉色裸女,1956–58年
 
身处的地狱有多灰暗,重生的艺术就有多绚烂。这样的童年遭遇,深深地影响她的艺术创作,因而她的作品诗意般地表现出复杂纠结的内心世界,仿佛她的私密日记一般。她说:“我将在制作作品时所暴露出来的每一个感情、思想、回忆和感受,转化成别的形式,如色彩、质地等,这里面包涵着我的乐趣、欲望、悲哀和痛苦。”

开枪娜娜

之后,妮基和丈夫回到巴黎,遇到了“动态雕塑”艺术家杰·丁格利,丁格利作品中的坚硬与锋利吸引着她,丁格利不但给予了妮基创作上的最大支持,甚至后来成为她的第二任丈夫。丁格利时常鼓励妮基说:“技术没有什么,梦想才是全部”。虽然两人之后也以离婚收场,但创作上的联络从未间断,直至1991年丁格利去世。
 
妮基与丁格利,1964年

也是遇见丁格利之后,她和众多艺术家相识,并研习创作技法。1961年,妮基·圣法勒回到法国巴黎举行首个个展,和校园里的红油漆如出一辙,她选择拿起武器,用“色彩”开枪——将颜料袋吊在画布上,她用手枪、步枪甚至加农炮射击,枪响袋裂,颜料四溅。
 
妮基·圣法勒正在创作绘画,1961年,泰特现代美术馆

著名艺术评论家皮埃尔·雷斯塔尼就被这些表演深深打动,并决定将她纳入新现实主义行列,妮基一炮成名,并引领了绘画与雕塑的“观念化”转向。女性表达也成为了她创作的主旨。
 
金刚,妮基·圣法勒,1963年

1963年底,她开始制作一种新型作品:女性,新娘,龙和怪物的象征性浮雕。1965年,妮基受到美国艺术家劳瑞·瑞佛斯的妻子克拉丽斯·瑞佛斯怀孕的启发,创作了著名的“娜娜”系列作品。

“娜娜”(Nana)在法语里,其实是女子的俗称。区别于传统男性的审美,她的娜娜们并没有苗条的身材与姣好的脸蛋,而是身材壮硕、衣着明丽,动作夸张而恣意,如今,你能在各地看到娜娜的雕塑形象,蓝的娜娜,黑色的娜娜,各色不同,相同的是,带着最原始的生机与活力,充满着母性的、光明的力量。

18年后,妮基不再是封面女郎,以艺术家的身份与她的“娜娜”们再度登上杂志
摄影:Bert Stern,Vogue,1968年4月15日
 
1966年,妮基·圣法勒和丁格利与培奥夫·乌尔特维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当代美术馆协作大规模雕刻品《Hon》,这是瑞典语的“她”,这超巨大艺术品的外部形式是一个躺卧的巨人,长28公尺、宽9公尺、高6公尺,里面有天文馆、电影放映室、咖啡座和一些艺术品,但大家都得从“她的私处”进出。这件作品在当时全世界的杂志和报纸中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回响。

妮基·圣法勒,Hon(She),1966年,斯德哥尔摩

塔罗花园

遇见灵感缪斯高迪作品的44年后,1998年,由妮基·圣法勒亲手打造的塔罗花园正式对外开放,来自塔罗牌的多个雕塑,与高迪的如出一辙,是她耗费20年筑造的心血,也成为了很多艺术爱好者朝圣的秘密花园。


2002年,她获得了世界文化奖,该奖项被视为艺术界的诺贝尔奖。同年5月,妮基·圣法勒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辞世,享年71岁,全世界都为失去了一位为自由奋斗终生的勇敢伟大女性而悲痛不已,她用自己的艺术带给了世界快乐和色彩。其中一位评论家对她说:“这位出生于法国的美国艺术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女性和女权主义艺术家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在男性主导的艺术世界中获得认可的艺术家之一。”


40年间,妮基在她丰富多彩和奇幻的作品中探讨了女性气质的主题,她的艺术创作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她还拍摄过电影,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合作制作动画,甚至出过同名的香水,给世界女性留下了灿烂的艺术瑰宝。
 
塔罗花园中的雕塑充满迷人的细节,干燥的混凝土上,一句雕刻的铭文闪闪发光:“如果生活是一场卡片游戏,我们生来就不知道规则,但我们必须在各个时代都发挥作用。诗人,哲学家,炼金术士,艺术家都致力于发现他们的意义。”
 
如果生活对你不公,你就拿起自己的“枪”向它反击,
色彩斑斓,火光四射,
这一局,她胜!

(文章来源于中国艺术现场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