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资讯】凤凰艺术 | 互联网+的艺术 应该是什么样?

日期:2022/11/15 至 2022/11/15    
       
今年的上海西岸博览会汇聚80余家来自于19个国家和43个城市的顶尖画廊和艺术机构,在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表演艺术等广泛的媒介上展示20世纪至今的当代先锋艺术家的作品。现身展会的艺术机构当然少不了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名字:国际知名画廊高古轩、里森画廊、贝浩登、香格纳、白立方等......令人惊喜的是,竟然还有互联网平台——“小红书”。



魔都上海,洋气西岸,它们和小红书似乎天然契合。事实上,在潮流与生活的分享之外,小红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愈加紧密了。



在此前,“凤凰艺术”便曾与小红书合作推出限量版数字藏品,受到极大好评;而如果在这个红色软件中搜索艺术,除了各类展览打卡图与视频外,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关注艺术本体和艺术生态发展的优质内容。




在这种语境下,“小红书”于本届西岸艺博会中推出线下作品展——“ON FLIGHT 青年艺术家特展”似乎显得理所应当了。毕竟,就如鲍德里亚所说,艺术早已内爆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在时代中最为敏锐的青年艺术家,似乎更是当下最值得被关注的艺术现象。


▲ 展览现场


这场展览是继6月线上毕业展和8月“On Boarding艺术新星首飞线下毕业展”之后的一次突破。本次展览不局限于应届毕业生,集结了更多优秀艺术新人们的作品,将很大的权利交予网络用户的同时,也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许多艺术行业资源;对于艺术新人来说,在面对互联网平台发起的艺术浪潮时,也面临着其带来的新的秩序。而线上与线下模式的结合,使得展览构建了一个多维的观众研究样本。

▲ 西岸博览会——小红书特展主海报

此次展览无法掩饰“小红书”对青年艺术的关注,作品征集直接面向青年艺术家群体,赋予了这些未经岁月沉淀的青年艺术家去书写这一代人的生活词汇的契机,共收集到7000+作品笔记、4000+艺术创作者报名。“On Flight 特展”发掘了新锐艺术家稍显稚嫩但饱含真诚的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一代人生活的体验。这些都极具自己的风格,值得被倾听,被感知。
▲ 王嘉成《荆榛·晨》
▲ 冯蕤《水中人》
▲ 叶兆丰 《隔阂》


何为青年看待现代生活的眼光——他们像是在犹豫,是否应该走向这一种艺术风格,走向这一种人生选择。如艺术家冯蕤(@画画的笙笙,2022届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硕士毕业生)在小红书笔记中所说:“张开双臂控制水面,将我们年轻时那些不如意的境遇和遗憾化作深蓝的色彩。” 艺术家王嘉成在“西岸博览会小红书特展”中也分享了自己创作《荆榛·晨》的感言:“观察植物的时候,我们不仅仅看到植物的外貌,还有风吹在叶子上的沙沙声,泥土和花的味道,这些结合了听觉、嗅觉、视觉的体验使我们对植物的感官是非常立体的。”他们与其说在展示画作,不如说在分享平凡的感动、冲动、退却与坚持。

▲ 展览现场


从学艺的学生身份到职业艺术家之路是漫长的,新生艺术家们经历着身份变动带来的冲击。在今天,自由媒体的力量使他们多了一些选择和机遇。而参与一个互联网平台上的展览,意味着要面临自己网络身份和真实身份的实在重合,平衡“线上推广”和“艺术创作”的确成为了当代从艺者的必修课。小红书的艺术推荐官黄勖夫在自己的小红书笔记中回复一位观者道:“我认为(艺术家)要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发表作品,锁定几个想要合作的年轻画廊,给他们发自己的作品集。” 许多青年艺术家的工作不仅在于创作作品,他们也不断地学习如何打造个人IP,在线上与画廊取得联系。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一种新的艺术“选拔”制度似乎正在随着互联网平台的介入而开启,他们需要颇具勇气地离开学院里略显单一的评比机制,而直接面向来自各界的审美眼光。

▲ 展览现场



而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则被赋予极大的对艺术作品的“掌控感”。他们在网页上留下“注脚”,其他观众甚至可以对“注脚”来进行“加注”,这些印记被原作者和其他观者所看见的几率要远大于一个线下展览,并且它们所留存和引发迭代的时间线要远长于线下展览。因为艺术家们也常常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与心得,观众得以在线上参与每一各阶段的创作进程。而透过这些留存的“注脚”,我们可以从不同于线下展览的维度,去观察整个艺术生态。当这些作品被搬到线下时,线下的展览环境和实地的信息,确实补全了一个完整的当代新型展览的研究范本——这是一个多维的展览样本,集结着网络中观众们肆意的嬉笑怒骂,以及在现场那些被约束的赞扬、不屑与敬畏。

▲ 展览现场



在本届艺博会中,一些线下的限制依旧困扰着公众,例如出省的不便利,以及检测的常态化,以及繁琐的预约和入场程序等。这些因素也可能削弱青年创作者去主动展示作品的动力,而互联网平台确也为疫情期间作品线上展示的优化与现场展览的“落地化”提供了助推力量。在前期的先铺展开的线上阶段中,艺术家的作品充分接触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而在线下的阶段,作品又面向了相对更加专业的受众群体,包括了策展人、画廊主理人以及艺术同行从业者们。


当然,如何真正能更好帮助实现更多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被“看见”,弥合传统艺术世界中观者与作品间的鸿沟,或许是当下互联网平台介入艺术展览最直观的优势所在。小红书以互动人气作为评选依据之一,便是考虑到优秀的作品往往自然就会被更多人欣赏或讨论——本次展览中的许多作品,就是在报名后迅速在话题下被用户自发地表达欣赏,并进一步获得平台的关注。同时,小红书也兼顾了评选的专业性,最终的参展作品均由小红书艺术运营、专业策展人和西岸团队,结合站内用户互动量、展陈设计及作品专业性等维度综合考虑共同筛选出。





在某种程度上,如何避免让一次展览成为艺术家创作生涯中随机出现的稀奇盛事,如何面向一些并不拥有“制度化文化资本”——文凭和学位——的青年艺术群体,使他们不被网络中标签化的筛选机制所淘汰,或许是互联网平台在艺术行业前进时,需要时刻秉持着注意力。


因而,小红书的做法可以成为平台扶持青年艺术家可持续发展的佳例。从一个校园的环境进入职业艺术家的身份时,青年一代似乎不可避免地经历行业困惑,遇到资源壁垒,小红书正在努力帮助他们可持续地去发展自己的艺术。于2022年起,小红书开始有计划地投入对青年艺术的支持计划,为优秀艺术家提供流量扶持和专属的运营指导。艺术家可以自己担任自己的主理人,获得平台专项资源以及线下画廊签约的机会。作为第一阶段的小红书大规模美术院校线上艺术新星首飞毕业展, “On Boarding”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关注度;本次“On Flight”特展由小红书与上海西岸艺博会合作,是小红书助力新生艺术力量的第二阶段计划。此外,小红书还已联合20+画廊、艺术机构、媒体等艺术行业合作伙伴发起「聚光灯联盟」,将持续整合平台资源和行业力量扶持青年艺术家成长——这可被理解为青年艺术家发光计划的第三阶段,但更多的是对行业合作伙伴的号召,通过联合更多画廊、艺术机构、媒体等艺术行业内伙伴,为这些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多展示曝光机会或商业化合作。







可以说,小红书平台正在与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艺术机构接近,试图为青年艺术家争取资源,为他们铺展一个兼具理想性、学术性与商业性的活动平台。而为避免使线上平台助推艺术的模式成为一个“临时性”的过去事件,更多的资深策展人和艺术家需要加入互联网平台常态化的工作中。在今天,青年艺术家也许真的能够认真考虑借助以小红书为代表的平台,得到长足的发展。
(文章来源于凤凰艺术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