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见山——张伟雕塑作品展

主办单位:新北京画廊
日期:2007/1/14 至 2007/1/2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2号南新仓1-3号仓
策展人:李峰
       

  没有比山更沉默的风景了。山不是诉说者,山是观者,你能感觉出山的平静、不为所动,你能察觉出山的隐而不露的温暖和热情,你能感受到山的容忍和包纳,这样的观者犹如天赐,完美异常。

  但山距离我们是那么遥远,至少在心理上离我们是远的。山无法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更多时候山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虽然从未展示过,但人类不会怀疑山的力量,也因为从未展示过,人类其实在心底是怀疑着山的力量,唯一的敬畏来自于,山是天的儿子,而我们仅仅是我们父母的子女,这种神性震慑了我们。但贪婪并自大的人类不会轻易被击垮,我们臆造了“征服”这个词,进行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物质化的攫取中,当人类发现与海洋、森林、草原等相比,对山的付出更多收获更少时,便开始了长达几千年的逃窜。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一部逐渐远离山的历史,到了今天,我们把山的概念扩大化,在一些似山非山的地方留影或健身,以此来证明山对我们的意义,也证明了人类可爱并现实的一面。

  但这够了吗?

  有时候想起山的亘古未变,让人心底发凉,这是怎么做到的?无论你起得多早,如你有幸看到了山,你会觉得山比你起得更早,或者觉得山根本就没合过眼,这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一霎那交流,而面对红绿灯和街边的高楼,你不会有这样的触动。但这几秒钟的神思恍惚没法打动我们,山对我们是无用的,红绿灯和高楼我们却不能少,重整衣衫后,我们走向的一定是高楼,如果有一个人像大山走去,他的背影会引起我们的不解和讥笑,但内心深处或许能唤起我们对自己言论的耻辱感。山的一辈子的风餐露宿既让人类自惭形秽,又让人类暗自庆幸,我们没有山的皮肤和内脏,所以便没有山那样的力量,但我们幻想所有人类加起来就有了比山更大的智慧更多的办法,但这是人和神的对抗,结果不言自明。于是我们就忽视山的存在,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非洲、南美洲那些围绕着山的土著们是我们听闻的猎奇故事中的人物,他们是不同于我们的另一种人类;历史上那些流连于大山中的勇士、冒险者、艺术家们都属游手好闲之辈,他们更多的价值在考古学范畴。我们即便做一万次梦,也很难有一次是因为山而惊醒。但那个瞬间依然存在,如果你的内心还有柔软的地方,便会被击穿。山的近似冷酷的平静让我们害怕,我们庆幸和山没有太多的纠葛,山远远地注视着人类的一切,我们知道这是个守口如瓶的观望者,便可以一如既往地男盗女娼。在东方,宗教的栖居地设在山里,东方宗教没有忏悔,它似乎暗示将忏悔的功能交与了大山,而我们未能察觉这一点,依然在进山烧香的路上谈笑风生,为了世俗的愿望在庙里膜拜,忽视着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的大山,那某个夜深人静的瞬间的悸动倏然已逝。

  上帝啊,这是怎样的困境,谁能帮帮我们?

  似乎艺术是一种选择,小说、诗歌、电影、绘画都没有放过山,有的是真正的敬畏,有的是虚假的善意。只是在今天艺术好像也无法顾及山了,因而张伟的雕塑作品是别开生面的,这些作品重新唤醒了我们和山的精神联系。

  我们有理由和张伟一起“见山”,没有这种姿态我们或许不会缺少什么,但有了这种姿态,我们应该能得到些什么。

  在人物占据了绝大多数雕塑类作品题材的眼下,张伟的“见山”系列显得可贵。雕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过,人物作品熙攘之及、目不暇接,当有很多作品语言嗓杂、不知所云的时候,那我们不如退回去吧,如果退不到山的深处,就退到山的脚下。山的那些品质是迷人的并值得我们效仿,山注定比我们活得更长久。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