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罗全球艺术精品
 

【资讯】那些失窃的艺术品们

日期:2019/9/20 至 2019/9/20     地址:凤凰艺术
       
艺术界这几天最让我觉得好笑但又好戳心的是新闻是,一只马桶被小偷走了。
场面还很狼藉。为了盗走这只马桶,小偷们把管道都给拆了,污水流了一地。
它不是一只普通的马桶。除了杜尚家的小便器,世界上最著名的马桶,估计就得算上它一个。
▲ 杜尚名作《泉》,发表于1917年五月,纽约,摄影: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
作为最著名的马桶之一,它还比较年轻,前两年出自意大利的艺术家毛里奇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之手,18k金打造,听闻是为了纪念杜尚的小便池100周年,古根海姆博物馆下的单。
黄金马桶其实也不算太稀奇,香港金王就曾造过一个,还建了一间黄金厕所,用了6吨多黄金……
但和那只比起来,这黄金马桶显然更有概念性。它的名字叫作《美国》。
它其实是卡兰特的反讽工具:黄金马桶代表的是欲望与浮躁。美国富豪阶层总爱整些花里胡哨的排面,但实质上,到了肠子里,到了卫生间,都一样只是臭烘烘的排泄物。
▲ 《美国》,图片自古根海姆艺术馆
它原本安置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某个厕所里,连上了排水管道,专门保安把守,供参观者使用。在纽约呆得好好的,最近被借去伦敦的丘吉尔庄园布莱尼姆宫“巡演”,就被偷走了……
黄金马桶被偷,无意间成了艺术家大型隐喻中的一环——
你看,哪怕他是一只马桶,被许多人用过,不知道这些人都吃过啥,总而言之就是不怎么卫生。但只要它有商用价值在,逐利者依然趋之若鹜。
卡特兰是这么回应的:“我还是想往好的方面想,我觉得这小偷可能是个有点儿罗宾汉精神的侠盗。”
但事实是不太可能。黄金马桶可能已经被融成金水了。
插句题外话,卡兰特这人的作品也是挺惊世骇俗的。但今天我想讲的是艺术品被盗的故事,还有那些已经“消失”了的艺术品本身。
▲ Maurizio Cattelan的作品
艺术品诞生,原本是挺纯粹的。最初的艺术源于生活,美学,思考。但后来的历史里,艺术家或艺术品都没法控制自个儿的命运,成了欲望的载体。
根据艺术品流失登记组织ALR(Art Loss Register)的数据,全世界登记的被盗艺术品有35万件之多。
我翻阅了好些中外媒体、纪录片,觉得有些故事报道,竟然像黑色电影。
▲ 《纵横四海》里的莫迪利亚尼
你以为那些盗窃名画的盗犯,是《碟中谍》或者《纵横四海》那样的高科技惯犯,哪怕身手不够利落,起码得干练聪明。
但事实是,有些更像盖·里奇《偸拐抢骗》里的笨贼。或者就像《盗梦特工队》,逛着街就把画给偷了。
▲ 《盗梦特攻队》
比如发生在纽约曼哈顿画廊里的这件案子。一个大概40岁的男子,在一大堆监视器底下,将达利的一幅画塞进了购物袋。
他几乎无风无浪就偷了这张画,但因为知名度太高根本无法脱手,也难以跑路,于是怂怂地匿名将画寄回了博物馆……
后来还是被捉了,重大盗窃罪不成立,就判罚了10万美元保释金。
▲ 被盗的《Cartelde Don Juan Tenorio》,达利作品,估值15万美元
《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是随随便便就被偷了。
1911年8月21日,化名“雷昂纳多”的佛罗伦萨人在卢浮宫上班。值班的时候他趁旁边没人,把《蒙娜丽莎》取了下来,放在杂物间。下班那会,把《蒙娜丽莎》卷起来藏进大衣,带出博物馆。
▲ 盗贼行窃图解,也是非常悠闲的盗窃了
他的真名叫温琴佐·佩鲁贾(Vincenzo Peruggia)。他像逛菜市场那样悠悠然地将《蒙娜丽莎》带回了佛罗伦萨老家。在厨房挂了2年,和她朝夕相对。
直到2年之后,他想将《蒙娜丽莎》卖给当地的美术馆,人们才发现蒙娜丽莎原来一直就在佛罗伦萨。
盗贼那会还打着爱国牌,说他偷《蒙娜丽莎》是因为她本身就属于意大利。后来他也就只被关了几个月。
后来有媒体报道,他偷《蒙娜丽莎》是为了卖掉手中的赝品。
当然,那是100年前的故事,监控、侦察都不到位,法规也没跟上。
也不知道是福是祸,因为《蒙娜丽莎》是最先被盗的国宝级艺术品,加上一连串离奇消失、出现的悬疑故事,因此出圈,声名大噪。
▲ 《蒙娜丽莎的微笑》
幸好,蒙娜丽莎还在。有一些就没那么幸运了。
2010年,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
盗贼们打碎窗户、撬掉锁,绕过在打瞌睡的保安,偷走估价约为1.09亿欧元的多幅名画(实际价值起码是双倍)。据闻博物馆的警报系统已经坏了两个月。
其中包括毕加索的《鸽子与豌豆》、马蒂斯的《田园曲》、莱热的《静物与吊灯》、布拉克的《埃斯塔克附近的橄榄树》、和莫迪利亚尼的《持扇的女人》。
▲ 《鸽子与豌豆》,毕加索,1912年,消失于2010。与我之前说过的《曼陀林演奏者》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与毕加索的其他立体主义作品一样,引导观众脱离物体的表面层次。
▲ 《田园曲》,马蒂斯,1905年,消失于2010。这幅画我不时都在书上看见。马蒂斯在探索怎么画田园牧歌,后来才有他最著名的画作之一《生命的欢乐》。
▲ 《生命的欢乐》,1905至1906年间,马蒂斯。现存于美国宾州巴尼斯基金会。和高更一样,马蒂斯那时也很想画欧洲都市以外的纯粹净土。
▲ 莱热的《静物与吊灯》,1922年作,消失于2010年。莱热的画一眼就能认出,可以说把塞尚的方块发挥到机械化的程度。最出名的立体主义者之一。
▲ 布拉克的《埃斯塔克附近的橄榄树》,1906年作,消失于2010年。布拉克1905年看了野兽派绘画之后的画作。他的风格又与野兽派不太一样,颜色热烈,但安祥多了。那时他还没和毕加索搭档搞立体主义。
▲ 莫迪利亚尼的《持扇的女人》,1919年,消失于2010年。是我个人挺喜欢的一幅,在007系列电影中也出现过一次。
《持扇的女人》是莫迪利亚尼生前最后一年的作品。莫迪利亚尼早逝,36岁就去世了。他的招牌——拉长的人像,受非洲雕塑和东方绘画影响,是那个年代的先行者。
所有人都熟知的《呐喊》,也被偷过。
1994年,趁着国家冬运会,两名窃贼潜入挪威国家画廊,偷走1893年版的《呐喊》,次年被追回。
《呐喊》另一次被盗是2004年,持枪歹徒抢劫了奥斯陆的蒙克博物馆,包括1910年版的《呐喊》,两年后被追回。
▲ 爱德华·蒙克的《呐喊》有4个版本,不同材质、材料画的。曾被盗走的是1893年和1910年的版本。
伦勃朗的《雅各布三世肖像》被偷过四次……因此有了个绰号叫“外带伦勃朗”。
▲ 被偷过四次的《雅各布三世肖像》……身世坎坷
也难怪有人写《先生,伦勃朗又不见了》,作者之一安东尼·亚穆尔是艺术犯罪研究协会董事,一直在追查加1990年的加德纳博物馆大案。那件大案中的许多作品至今仍未被找到……
▲ 伦勃朗的《在加利利海上遇到风暴的基督》,于1990年的加德纳大案中失窃,下落不明
一部法国纪录片Stolen Art,一个让人觉得脑洞很大的真实故事。
1978年纽约,捷克艺术家Pavel Novak在WX 画廊办了一场展览,主题是“被偷走的艺术品”。


▲ 法国纪录片Stolen Art
画展展出了好些伦勃朗、库尔贝、梵高和其他艺术家的画作的复制品——无一例外,这些画的原作都是被偷走了的。Novak声称,这些都是他画的仿制品。
结果,有一个私人收藏家来看展,发现其中那幅库尔贝的The Calm Sea的“复制品”,就是他家被偷了的那幅。
东窗事发,Novak人间蒸发,没人知道,他到底是个专业假画商,还是个神偷。
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通过这场展,他想成为人们口中,所谓堪比库尔贝的大师。
▲ The Calm Sea,Gustave Courbet,1869,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那些被盗走的名画们,下落如何?
很多都消失了。在更早的年代,追踪是很难的。它们不知道是否在世,也可能早就被“销赃”,不在这世上了。
看BBC一篇报道,国际刑警组织下属的艺术品调查组负责人解释,盗贼出手名画是很难的,最可能的情况是为了获得赎金暂时保留名画,然后要求用钱赎回名画。
也有一些流入黑市,找到了新的买家,躲在某个富豪家中,也可能被黑帮持有,当成地下货币,用于交换毒品和武器——
“梵高的画”,可能比银子更好使。价值高,比钱更便携......
2016年,意大利那不勒斯,警方在搜查在逃大毒枭拉斐尔·因佩里亚莱的豪华据点时,意外找到两幅被盗14年的梵高画作——《斯海弗宁恩的海景》和《离开尼厄嫩教堂》。
▲ 《斯海弗宁恩的海景》,1882年作,现已回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
▲ 《离开尼厄嫩教堂》,1884-1885年作,现已回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这两幅都是梵高比较早期,去巴黎前的作品。《斯海弗宁恩的海景》更是馆藏中唯一能追溯到梵高在海牙期间的作品。
还有小偷因为出不了手,害怕被警方抓包,于是毁掉名画。这个比例大概是20%。
比如惯犯斯特凡·布赖特韦泽,他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艺术陈列馆里盗走了价值总额高达10亿英镑的数百幅名画,把它们挂在自家的墙上。他妈害怕被警察发现,于是都毁掉了。
怎么说,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全人类的损失。
毕加索已经有500多幅作品被偷,雷诺阿209幅,伦勃朗174幅。维米尔身后只留有36幅作品,其中有3幅也在失窃名单。
▲ 维米尔《演奏会》,1663-1666年作。1990年的加德纳大案中消失,媒体称其为单价最高的被盗艺术品,至今下落不明。
像看着珍稀品种在濒临绝迹。
他们的命运,或许是远渡重洋,数轮易手,辗转流离。因为其高昂的身价,他们不仅是一种美的载体,还被当成货币,甚至流落在充斥枪支和毒品的地下社会。
漂泊流离,都是因为他们的名气和身价。不自主地成为人类欲望的一环,成为不那么纯粹的艺术品。
放到人的身上,故事也差不多。众多被许以美人之名的女人,命运不能自控。追逐者一众,但很难判别到底谁看重的是你本身,你个人,而谁又看重的是你的价值。
幸运的是,美人在这个年代不再是可以被随意转手的物品,自有决定自身命运的权利。但那些可怜的艺术品,似乎没有。
最后,给你们推荐一个非常cool的交互设计app,是来自纽约大学的Tisch school of the Arts的Ziv Schneider的作品。
他建造了一个虚拟的博物馆——The Museum of Stolen Art(被盗艺术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里,全部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或争端,消失或被毁的画像、雕塑。
站到画像面前,还可以听见眼前艺术品的英文讲解。比如这一幅高更的《静物》。
▲ App store搜索:the museum of stolen art

▲ 操作方法是可以像VR影像那样左右转向,垂直手机并停一会,就会向你所向的方向移动。
真心希望这些美,不被欲望沾染。
(文章来源于凤凰艺术)
帮助中心 | 配送与验收 | 售后服务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作品收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艺术眼版权所有 © 2017 京ICP备20230145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16号